2014-03-17

把生活中的動作,變成養生運動

  談到養生運動,自古至今、從東方到西方,促進身體健康的運動不勝枚舉、琳瑯滿目,讓人看了也真是眼花撩亂、目不暇給,真的想一套功法來練卻又苦於每套功法、運動都有其特色與功效,我們實在無法好好的了解,究竟要練哪一套養生功法最好呢?這常常搞得我們總是無所適從。
  從事養生運動,根本的目的之一是為了健康。那健康是什麼,健康的目的又是什麼?這已是老生常談,雖然乏味,但是我們還是得談談,因為,很重要!

再談「健康的定義」
  何謂健康呢?
  1948年世界衛生組織(WHO)憲章定義:「健康是身體的、心理的及社會的達到完全安適狀態,而不僅是沒有疾病或身體虛弱而以已。」(Health is a state of complete physical, mental and social well-being and not merely the absence of disease or infirmity.)這定義被使用了五、六十年,但是我們可以發現,當1948年這定義被宣讀時,同時也宣告了這個世界上,再也沒有一個健康的人了。
  2009刺絡針雜誌 (The Lancet) 重新定義健康的意涵時,只用了一句話:「何謂健康?健康乃是適應能力。」(What is health? The ability to adapt.) 雖然只是一個簡短的定義,卻大大地開啟了健康詮釋的空間、讓人們對健康的理解與適用性更加的彈性、寬闊。
  The Lancet 引述1943年法國醫生,Georges Canguilhem在他的著述《正常和病理》(The Normal and the Pathological)中,否定了用「正常」或「異常」來定義健康狀態的這種想法。
  他認為健康不是統計上的東西或者機械式的定義。相反的,他看到了健康是一個人適應環境的能力。健康不是一個固定的實體,它是因應個人的條件情況而變化的。健康不是由醫生定義,是該人根據他或她的功能需要來認定。醫生的角色是幫助個人適應其獨特的當前情況。這應該是“個性化醫療”的義涵。
Georges Canguilhem rejected the idea that there were normal or abnormal states of health. He saw health not as something defined statistically or mechanistically. Rather, he saw health as the ability to adapt to one's environment. Health is not a fixed entity. It varies for every individual, depending on their circumstances. Health is defined not by the doctor, but by the person, according to his or her functional needs. The role of the doctor is to help the individual adapt to their unique prevailing conditions. This should be the meaning of “personalised medicine”.[1]
  「適應能力」無異是目前對健康的最佳解釋,其中性的態度並無定義何人健康、不健康,而是定性地指出調適能力越好,相對的健康狀態就越佳。並且,它適用於整體機能,亦適用於個別系統、組織、器官機能。也適用於「生命和無生命的環境,以及人類生活的生理、心理和社會層面。」(animate and inanimate environment, as well as the physical, mental, and social dimensions of human life.)

健康身體狀態的基礎定位-視「健康」為生命生存的「必備條件」
  當我們提出這個命題時,顯然,健康並不是目的,而是一個「中間水平的探討」,揭示的是一個「健康的原則」,其進一步發展的方向有二:一是向下探討,亦即「身體健康的核心倫理」;一是向上探討,亦即在生活行為面上,符合「核心倫理、原則」的「策略與技術」。
  「身體健康的核心倫理」探討健康的本質條件與定義;「健康的原則」探討健康促進形式的檢核準則;「策略與技術」則是以實際的做法與生活行為來加以落實。而當我們站在這個「中間水平」的原則來探討時,我們須為這個中間水平的身體狀態試作一個基礎定位,一個較中肯、積極的說法是:
視「健康」為生命生存的「必備條件」,猶如肥沃的土壤是植物生長的「必備條件」。
「必備條件」意謂著是剛剛好、及格、已具備資格、已準備好了。因此,健康是每一個人都應該準備好的生存基礎條件。於是我們就可以用一個較高的規格來看待健康這件事情。
  每個人都可以擁有、保有健康,但是端看你將它擺在哪一個順位,倘若它是「必備的基礎條件」,那麼身體健康這件事是應優先於事業、家庭、理想、夢想,是不得不做的事情。基於此,我們須先釐清:
  第一、你/妳現在的健康狀態是你/妳最好的狀態。
  第二、所以在你/妳現有、目前的條件上,你/妳是健康的。
  第三、健康的提昇或降低取決於你/妳的決定。
以下繼之探討「身體健康的核心倫理」。

身體(Soma)健康的核心倫理(Ethic)
  特別指出,這裡使用的身體一詞,其意涵並非我們一般所指的身體(Body),而是身心學(Smoatics) 所指的身體(soma)而言,soma源自於希臘文,乃是指包含著完整的身、心部分的身體,是有心性的身體(body mind)而不僅僅是指生理上的肢體(physical body),它存在於當下的感知,並能自我覺察、自我調整、自我修正以及自我改進的有機生命體(劉美珠、林大豐,2005)。
  因此,身體健康的核心倫理(Ethic)我們稱之為「創造性的生存」,意指:「良好的身心整體調適能力」。

健康促進的「原則」
  為能達到「創造性的生存-良好的身心整體調適能力」健康狀態,我們提出了一個健康促進的原則,亦即-「藉由促進氣血循環造成身體的穩態、心理的平衡」。並且在健康促進的原則下,因應實際狀態提出相對應的促進健康的策略與技術。任何促進健康的策略與技術必須符合、掌握「藉由促進氣血循環造成身體的穩態、心理的平衡」的原則;而這些原則又必須以維持機體「創造性的生存-良好的身心整體調適能力」為依歸。
  身體健康的核心倫理、原則以及策略與技術關係如下圖:


促進健康的策略與技術-養生運動
  上圖得知,當我們論及促進健康的策略與技術時,生活形態佔影響身體健康因素之50%,我們又可得知,在生活形態中,運動-尤其是養生運動對健康的改善更是顯著,因此,讓養生運動成為促進健康的「策略與技術」,應是最佳的選擇。但是,現代人的生活作息,已經排滿得沒有閒暇,哪有空閒在抽得出時間從事養生運動呢?其實,這是兩個層面的問題,一是:要先搞清楚什麼是養生運動?其次是:如何將養生運動融入生活行為當中。

什麼是養生運動?
凡符合中醫氣血循環的動作都可以視為養生運動;
養生運動的原理包括:螺旋、延伸、開闔與呼吸。
  所謂養生運動並不是特定指哪一種養生功法或特定哪種運動,我所要談的是中國養生與中醫氣血循環的觀念,融入到自然生活、身體使用動態中的「身體覺察運動」(陳建安,2013)。也就是說將「養生」的基本肢體動作原理,啟發自我覺察與肢體開發。只要懂了原理,任何動作都可以是養生運動。那什麼是「養生」的基本肢體動作原理呢?中國養生功法的濫觴是「導引術」,可溯源於上古的舞蹈動作,是一項以肢體運動為主,配合呼吸吐納的養生方法,「導」指的是導氣,意即呼吸,「引」指的是引體,意即肢體動作。「導引術」總括了中國養生運動的兩大基本架構,一是呼吸、一是肢體動作。「太極」則是集中國養生文化之大成,其動作包含了「螺旋」、「延伸」、「開闔」三種基本運動原理,統攝了肢體運動的動態原則,更結合《易》學與醫理,讓人從身體的健康實踐,漸次昇華到身心合一、天人合一。
  因此當我們將中國養生功法的概念加以歸納、萃取其本質之後發現,它是將身體的養生動作區分為四種原理的整體作用,即將導引術中的導氣-「呼吸」獨立出來成為公因數,引體的部分經歷了數千年的演化匯集到太極功法,再從太極各派功法的精華中萃取出「螺旋」、「延伸」、「開闔」三個原理彙集而成(陳建安,2013)。

養生運動最重要的關鍵-持續性:將養生運動融入生活當中
  持續性的運動是一種醞釀,強調的是時間的連續性長度而並非運動的強度。因此身體的訓練猶如燒開水,運動是添加柴火、持續加溫,持續維持光和熱,於是水也逐漸升溫直到沸騰。你可能無法抽出完整的30分鐘來,但你卻有六個五分鐘。養生運動與生活中的動作是在生活中並行的兩條軌跡,時而平行運行,時而合而為一。倘若我們可以將養生運動的原理分散、植入我們每日常用的生活動作-坐姿、行走、臥姿…當中,那麼,我們就可以將身體時時保持在養生的狀態當中。

參考文獻: 
陳建安(2010)。體知身體美學-應用身心學理念融入藝用解剖學教學的行動研究。台東大學:未出版碩士論文。
劉美珠、林大豐(2005)。身心學的意涵與發展之研究。身心教育研究論文集,1-28。台北市:師大書苑。
陳建安(2013)。自我蛻變之於身心靈整合。


[1] http://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cet/article/PIIS0140-6736(09)60456-6/fulltext

2013-04-23

融入生活中的養生運動- 只要懂了原理,任何動作都可以是養生運動


課程大綱
一、何謂養生-
二、養生運動簡介-中國養生運動的演變
三、養生運動的肢體使用原理-螺旋、延伸、開闔與呼吸
四、一個動作,搞定一切
五、發現生活中的養生運動
.....................................................
一、何謂養生
  所謂「養」,《說文》的解釋是供養。「養」其實也是一種蓄勢的蘊釀;所謂「生」,《易經》中有「生生之謂易」,其包含所有因生命現象所展現出的積極性產物。
  養生是從生命的高度來看健康的問題,是身體心靈 ( Body-Mind)良性、高效能的開發運用、是一個生命內涵、價值與生存品質的提升過程,我們所詮釋的定義乃是:人文(Culture)、藝術(Art)以及人體科學(Human Science)在自然生活中的實踐,是以健康為基礎的生命價值創造。因此:

  「養生」是一種修行,修行即是自制克己的生活。
  「養生」是一種文化,高貴優雅的人文氣質。
  「養生」是一種智慧。知識給人力量,智慧讓人自由。

  人們有一種迷思,凡是跟身體健康有關的,就聯想到醫學,但是,殊不知跟身體健康最有關係的卻是生活。真正想獲得身體健康,要先釐清生活與醫學的界線。生活是自然機制的運作,醫學是身體自然機制的研究。沒有醫學知識,自然機制的運作依舊。1973年Dever提出「影響健康因素」,他指出:生活型態(life style) 佔影響健康因素的50%;其次是環境(environment) 佔20%、生物因子(biology) 佔20%;而醫療照護(medical care) 只佔10%。

  養生不是預防醫學,也不是健康促進。仔細推敲一下,不論是醫學、預防醫學或是健康促進,都是假設一個人處於病態或準病態為基礎命題,「亞健康」就是這種預告病態下的產物。
  養生是積極面對身體、生命的態度與作為,不侷限於健不健康的命題,是要對自己的健康狀態「自我感覺良好」,自己選擇要讓生命成為什麼樣子,是以積極的自我了解與生命價值創造為目標,它更象一種「創造」或是「創新」,讓一切精采、常新。

  因此,「養生」與「醫療」最大的差別在於:
(一)養生是從佔「影響健康因素」50%的生活形態著手,並非10%醫療照護。
(二)醫療是將身體健康的責任交給醫生,養生則是將這責任還給每一個人;
(三)其真正意涵乃是-要每一個人真實的面對自己的身體、了解自己。

二、中國養生運動簡介
  中國古老的養生功法的濫觴是「導引術」,可溯源於上古的舞蹈動作,是一項以肢體運動為主,配合呼吸吐納的養生方法,「導」指的是導氣,意即呼吸,「引」指的是引體,意即肢體動作。

  「導引術」總括了中國養生運動的兩大基本架構,一是呼吸、一是肢體動作。到隋唐時,佛教天台宗創始人智者大師(隋代,西元 538~597年)傳「止觀法」,提出調身、調息、調心,也就是姿勢、呼吸與意念的分類方法,廣為後世練功之士採用,因此養生功法簡單的說就是:肢體運動以調身、配合呼吸以調息、守意攝念以調心的身心運動。

  「太極」則是集中國養生文化之大成,其動作包含了「螺旋」、「延伸」、「開闔」三種基本運動原理,統攝了肢體運動的動態原則,更結合《易》學與醫理,讓人從身體的健康實踐,漸次昇華到身心合一、天人合一。

  故我們將中國養生功法的概念彙整成下表:

導氣、呼吸
呼吸
調息
調心
引體、肢體動作
太極養生原理:
纏絲、抽絲、開闔
螺旋
調身
延伸
開闔


三、養生運動的肢體使用原理

(一)螺旋
  螺旋是無限的象徵。因為螺旋可以一直往前進,所以它象徵永恆。螺旋上的一次旋轉是一項完結,同時也是朝向新的情境出發。它是死亡,同時也是再生。
身體動作的螺旋在哪裡?它是怎麼產生的?

  運動生理的定義:肌肉運動作用在骨骼、關節產生的現象。最早談到「纏絲」這詞的應是陳鑫:「太極拳,纏法也。纏法如螺絲形運於肌膚之上…。」《太極拳發蒙纏絲勁論》。後人亦多有體會、發揮,而其轉換成現代的語言,即是-螺旋。而當我們從身體的動作來觀察時,我們不難發現,螺旋是動物活動的本能,是所有動作的基礎元素,其肇始的原因從生理的角度可歸納為兩點,其ㄧ、與肌肉的起(origins)、止( insertion)點有關:肌肉猶如藤蔓纏繞在骨骼上,從大體解剖學上觀察,所有主要運動肌肉的起點與止點並非以直線連結,而是為因應起、止點的位置,肌肉會沿著骨骼做不同程度的繞旋。其二、與關節面的吻合有關:所有的關節可活動的關節面,都是有弧度的,這些弧度的凹凸組合,形成了關節在活動中的軌跡,亦是螺旋動作的成因。

  螺旋有個別的發生、連續(有順序)的發生、同步的發生、對應的發生(如腕對踝、肘對膝、肩對胯)、整體的發生(如蘇菲旋轉) ,你可以找出身體的螺旋嗎?

(二)延伸與收縮
  運動生理的定義:肌肉運動(收縮/伸展)所形成的力線運用(流動flow)。「抽絲」用現代的語言來講即是-延伸與收縮,但一般都以延伸一詞來涵蓋。延伸的概念是建立在螺旋的基礎動做之上,也就是說每一個延伸的動作都包含了螺旋的元素,因此習慣上有人會將其結合稱為螺旋延伸。而針對延伸與收縮所闡釋的定義是:自力在身體上的兩點,產生的最大與最短的距離。這個兩點可以是關節到關節、肌肉的起點到止點,或者是手到腳、身體到手等等。延伸的運動會形成的身體力線的湧動,並且,身體力線的運用可由一點到一點、一點到兩點、一點到多點、多點到一點…等,形成綿延不絕的動態。

(三)開闔
  開闔是以空間的概念來闡述身體整體相對狀態的動態變化,在身體上,開闔是同時發生的。就動作而言,身體外展、膨脹的部分為開,相對內收、收縮的部分即為闔。譬如以挺胸的動作而言,前挺的胸部為開,後夾的背部即為闔;反之亦然。又譬如以身體前彎的動作而言,身體正面前屈的部分為闔,背部拱起的部分即為開;反之亦然。
  若從運動生理來解釋,開闔亦可以是配合呼吸作用使筋膜舒張與收縮的運動。這可以解釋成身體力線網狀多面向的延伸,配合呼吸作用,使運動的力線轉移到肌筋膜結締組織的牽引作用,促使筋膜舒張與收縮,達到身體整體膨脹/收縮的作用。肌筋膜的力線運用可使身體的動作千變萬化,是肢體動作運用的極至。

(四)呼吸
  呼吸可以理解成在不同空間中,因著壓力變化,產生的氣體流動狀態。
  人體呼吸依氣體交換的部位分為肺呼吸(亦名為外呼吸)與體呼吸(及內呼吸)。肺呼吸即是空氣吸入肺臟後,氣體在肺泡之間做交換;體呼吸則是氣體由血管運行至全身,氣體交換發生在細胞之間。由於體呼吸不易觀察,本文所談的呼吸,主要是以肺呼吸為主。
  身體與外界是兩個空間,氣體流動的特性是壓力大的地方往壓力小的地方流動,因此,就人體肺呼吸(外呼吸)而言,呼吸即是身體內、外壓力的變化,體內壓力大(體積縮小)則空氣就往外送、即是呼;體內壓力小(體積增加)則空氣就往內送、即是吸。
  再者,我們亦可理解,放鬆、舒展的地方壓力小,繃緊、壓縮的地方壓力大,因此,若透過動作,要讓氣體在身體上運行,似乎也有了一些端倪。
  在人體軀幹腔室有胸腔與腹腔,吸氣時,放鬆、舒展胸廓,收縮腹部與腰部,氣體運行方向向上,往胸腔膨脹稱為胸式呼吸或逆呼吸(古人稱向上為逆) ;若吸氣時,放鬆、舒展腹部,壓縮胸部與腰部氣體運行方向向下,往腹腔前側膨脹稱為腹式呼吸或順呼吸(古人稱向下為順);較為特別的是,若吸氣時,放鬆、舒展腰部,壓縮胸部與腹部,氣體運行方向向下,往腹腔後側膨脹則稱為腹式逆呼吸或逆腹式呼吸(名稱尚無一致)。

(五)調身、調息、調心
  每個動作基本上都可分解與統合為三個觀念,即調身、調息、調心。
  調身-即是關注身體的結構變化如:肢體的動作、姿勢、運動的部位、身體的重心、力線、使用順序等;也可以說在動作中發現「螺旋」、「延伸」、「開闔」的動作或融入「螺旋」、「延伸」、「開闔」的原理。
  調息-即配合肢體運動目的呼吸;在運動的過程中,可以由身體動作帶動呼吸,亦可由呼吸來引導動作,亦可相互配合。呼吸擠壓的部位與身體自主神經的激活極為密切,同一個動作可因運動目的的不同而改變呼吸的方法,調息即是以肢體運動的目的來調整呼吸的方法。
  調心-即是意念,更明確的來說,就是全神貫注在動作狀態中的情境。

四、一個動作,搞定一切-螺旋開闔延伸
(一)準備動作:兩腳分立與外肩同寬。鬆腰坐胯(命門前頂、骨盆微微前旋),雙膝微屈,兩手於兩側自然下垂。舌頂上顎、下顎微收,延伸後枕部;深呼吸、嘆氣呼氣,胸部含胸放鬆; 聳肩後迅速放下, 肩部放鬆;感受力量交付至胸椎、腰薦椎、骨盆、胯部(臗關節)、大腿、膝蓋、小腿、腳踝,讓身體的重量貫穿身體,重心落至湧泉。

(二)踝關節、膝關節、髖關節依序輕輕內旋,帶動至小腹內收、腹部內收、胸部內收、肩肱關節內旋、肘關節內旋、腕關節內旋,帶動至手掌反扣交握。

(三)依序放鬆踝關節、膝關節、髖關節(此使關節會產生外旋動作),放鬆小腹、腹部、胸部,接著以胸鎖關節為軸心,上肢自由骨為半徑,畫弧前伸向上伸展。

(四)以肩胛骨帶動肩部、腰部、臀部、大腿後側、膕窩、小腿後側至足跟向上伸展(此時重心會向中線集中),墊腳尖使身體垂直伸展到極限。

(五)雙手放開、腳跟著地,由下而上,依腳踝、小腿、膝蓋、大腿、胯、腰背、肩膀、手肘、手腕依序放鬆。

(六)雙手緩緩放下直至上臂與地平行,前臂與上臂成垂直90度。

(七)兩側肩胛骨後夾(肩胛骨內側緣夾緊),翻手掌朝外,放鬆肩、肘、腕關節,由內而外的向身體兩側推展,直至兩手臂平伸,繼之以中指帶動,手臂延伸至極限,感覺肘部尺側發麻(此伸展會壓迫到肘部尺神經,故會有此現象)。

(八)依序放鬆腰、背、肩膀、手肘、手腕至兩手自然下垂於身側。

五、發現生活中的養生運動

2012-08-23

我為什麼要教養生運動?

其實我並不是要教養生運動,我要敎的是養生運動的肢體運用原理,因為,只要原理對了,任何的姿態、動作都可能變成養生運動。「養生導引」就為此目的所設計的養生課程。 「養生導引」課程內容淬鍊自「導引術」以及「太極養生」的基本肢體動作原理,目的在啟發身體的「自我覺察」與「肢體開發」的生活養生運動。 「導引術」總括了中國養生的兩大基本原則,一是「導」即呼吸;一是「引」即肢體動作。「導引」廣義的來說就是配合呼吸的身體運動。 「太極」則是集中國養生文化之大成,其動作包含了「螺旋」、「延伸」、「開闔」三種基本運動原理,統攝了肢體運動的動態原則,更結合《易》學與醫理,讓人從身體的健康實踐,漸次昇華到身心合一、天人合一。 因此,整體課程結構就以「螺旋」、「延伸」、「開闔」與「呼吸」四個主題來展開。但需先了解,「螺旋」、「延伸」、「開闔」與「呼吸」,每個主題的內涵,歷代就有豐富的演譯,光是一個「呼吸」,就有近百種名相稱呼與方式,然而其所運用的原理卻是相同的,因此只須在原理處用功便是。再者,每一個養生動作都包含了「螺旋」、「延伸」、「開闔」與「呼吸」四個原理,只是著重的比例不同。原理與原理之間是相互融合、延續、轉換、互補…等多重互動關係,是一個整體的作用,精微細密處需細心體會。 最後,為讓課程更符合現代人的思維與理解,課程中運用了解剖學(Anatomy)的解釋與融合了身心學(Somatics)的動作教育方法,期能將「養生運動的肢體原理」,映照入每一個人的身體。

2011-07-05

是生命的師父,還是知識的老師

-曾深根老師「深層按摩」課程心得


「願天下英雄豪傑延年益壽,不做技藝之末。」-張三豐

當大家對曾深根老師神乎其技的矯正手法,是驚奇、或者感到不可思議之時,我思考的是:養生教育從來都不是一門理論、知識,而是生命的實踐、一種自然生活的方式。
「養生」指的是一個生命內涵、價值與生存品質的提升,我所詮釋的定義乃是:「人文(Culture)、藝術(Art)與人體科學(Human Science)的自然生活實踐」。
教育是一種生命的流動、傳承,不是去思考存在,而是成為那個存在。我一直努力體會著:
一位養生教育者,應該具備什麼樣的特質?

A Bodyworker , Poet & Artist
聚會
一位Bodyworker應該優雅地存在於天地之間,猶如一位睿智了然的詩人、一位情意善感的藝術家。擁有高貴的氣質、合宜的談吐與舉止、深邃神祕卻柔和憐憫的眼神。
在Bodyworker 的聚會上,他們談論著蘊含在人體中無盡藏的祕密,窺探造物者造人的恩典與旨意;他門吟唱詩歌、獻上一切榮耀、讚美這一切奇妙的造化;他們在畫布上盡情地揮灑,將他們所領受的「神諭」化作一張張如詩意般的美麗圖畫;他們教導人民將自己的身體當作祭壇,以自己的生命獻祭,榮神、益人。
Bodyworker了解人間的無常,深明一切形式皆是虛幻,訴說著「有無俱遣」的空性,以及「知幻即離,不作方便;離幻即覺,亦無漸次」(註1)的禪界悟境。

他們說:
Bodyworker的雙手,是母親撫慰兒女的雙手,如微風輕拂沈睡嬰兒柔嫩臉頰般的溫和輕柔,如絲絨般的薄紗滑過嬌貴的身軀,細膩平謐。
Bodyworker的雙手,猶如父親堅定子女的勇氣,穩重沈著、果敢剛正、抑惡揚善,祛除痛楚與隱而為現之惡。
Bodyworker的雙手是朋友的支持與鼓勵,在軟弱中彼此打氣,在無助中彼此扶持偎依。
Bodyworker的言語是引自身體深處蘊藏的祕密智慧,點點滴滴訴說著內心中無盡意的心事,彷彿智慧者的低喃,猶如發自內心鐘塔宏亮共鳴的鐘響、綿長悠揚,像在幽冥海洋的一盞亮光,引領著人們航向自性的港灣。
Bodyworker的眼神深邃悠遠而明亮,是多斯治癒的「賀魯斯之眼」(註2),他滿懷Almustafa對Orphalese(註3)滿城人民的關愛;如諸佛菩薩示現的悲憫,是父母對子女無私的叮嚀。
在聚會中Bodyworker們不疾不徐的娓娓道來,夕照的斜陽將金黃的沒藥塗抹在他們高貴的腳上,他們彼此同心金蘭,每一句話都像是自性藉著他們肉體的唇舌在自言自語,然而彼此卻共享著語言背後甚深微妙的廣大精微之理。
聚會結束了,素雅的空間中安寧靜謐,隱約中,彷彿有個鐘響在迴盪,迴盪在自性的殿堂。

今年,我幫台中顏富雄老師整理了一篇文章《HRS人體科學重建手(療)法之探討》其中,顏老師提出了「手療法」的四個基本認知與概念以及八個應用的根本原則。建立出結合中、西基礎醫學,探求人體整體與局部相互的影響、作用,透過「經筋-經絡-神經內分泌免疫網路」為調控機制,論述一個以「手療法」為主的矯正醫學(陳建安、顏富雄,2010)。談的是理論與技術。
從網路上,我也發現曾深根老師在蘆荻社區大學「推拿、經絡與生命整理」課程理念及特色說明中,引用物質、能量、信息、心識來剖析人的生命體的整體健康觀念,了解人與自然環境的對應。學習心身互動肢體架構所造成的各種疾病疼痛的治療。以及透過身體整理生命經驗。談的是也理論與技術。
而從陳國鎮教授提出的「生命多重結構」、這些物質、能量、信息、心識來剖析人的生命體的整體健康,對我來說,似乎好遙遠。生命的整體性,透過不斷的切割,越多的分析、解構,越會失真,而離其本質越來越遠。


當身體自動地運轉時,叫作本能;當靈魂自發的運轉時,稱為直覺。
本能是屬於身體的,是整體的;而直覺是屬於靈魂的,是精微的。

你是一個整體:包括頭腦、身體和心。智力是你頭腦的運用,本能是身體的作用,而直覺是心的運作。在這三者之上則是你的本性,它唯一的特質就是觀照。
頭腦只會思考,因此從來無法產生任何結論。頭腦是字彙的、語言學的、邏輯的,由於它沒有以真實作為基礎,因此幾千年來的哲學思考從未給我們任何結論。
哲學是無稽之談最好的練習,智力則非常擅於製造問題和答案,然而在這些答案之外,還有更多的問題和答案。
身體必須存活,身體無法倚賴你的智力,那也就是為什麼本能掌握了身體主要的功能,…沒有受到你的干預。自然讓身體有自己的智慧,…,你可以沉睡,但身體(本能)依然持續工作著。
本能是由自然所掌握的,當你干預本能時,你就扭曲了它。所有的宗教一直都在這麼做,每一個宗教都在干預身體,而身體絕對是純真的,並沒有做錯任何事。
假如你能夠接受身體完全自然的樣子,將對你有很大的幫助,這不但會幫助你的心,滋養你的心,也會幫助你更加的聰明。 (沈文玉譯,2002)

我想:一位養生教育者,對自己生命的態度、對自己工作的熱情、對身體的尊重,我需要更深刻去體現(embodiment)。

註1:引自《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http://book.bfnn.org/books/0015.htm
註2:賀魯斯為埃及鷺頭人身之神,他有藥材製成的豎琴和許多符咒。埃及人將「賀魯斯之眼」尊崇為神的守護與康復的象徵。
註3:《先知》http://www.osho.tw/ebook/book4_00.htm
參考文獻:
沈文玉譯(2002)。直覺-超越邏輯的全心領悟。台北市:生命潛能。P13-17(Osho,2001)
陳建安、顏富雄(2010)。HRS人體科學重建手(療)法之探討。未出版論文。

2010-01-29

手汗按摩手少陰心經與手厥陰心包經

西醫認為手汗與交感神經有關,患者交感神經的反應比一般人強烈,因交感神經控制汗腺的分泌,以至於造成這些人流的汗比別人多。亦有人認為和患者的生活壓力、緊張有關。根據最新研究報告顯示,手汗症有明顯的家族遺傳。而中醫對手汗症的症狀論證就更多了。

我們沒有看到症狀,不能妄下論斷。但是,我們建議透過手療法來施作是最安全可靠、也沒有副作用。若能教會他自己施作那就更好了。

手汗可以試試按摩手少陰心經手厥陰心包經,以及大椎穴(頸椎第七椎與胸椎第一椎交接處)周圍。手少陰心經與手厥陰心包經在手臂內側(可參考下面所附網址),整條經絡都可以按,按的時候不要太用力,按到感覺酸就好了。

按的方法建議以指壓的垂直壓方式加壓,不要揉。
自己按壓時,以一手按壓,被壓的手臂或部位可輕輕的轉動或運動,亦可增加按摩效果。
手汗雖然困擾但卻不是病,最重要的事,要與身體和平共處,手術是下下之策。

祝福大家
參考網站:
經絡圖http://www.relativehumanity.com.tw/cm/jingluo.htm
http://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index.jsp?id=3275
http://yishengquan.cn/bbs/viewthread.php?tid=250825